生態校園……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
介紹篇
(一)「可持續發展」
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在1987年發表《我們 的共同未來》一書,界定「可持續發展」為「既能滿足 我們現今的需求,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的發展模式。」簡單來說,就是不要只顧我們自身的需 求,也要顧及別人及日後子孫的需要。並在追求經濟富 裕和社會進步之時,亦能尊重自然環境。「可持續發展 」講求的,正是在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育和社會融和各方 面,取得平衡。 若能落實「可持續發展」的概念,將有助於保護資 源、減少浪費以及整個社會的融和。
(二)本校推廣「可持續發展」的目標
要性; (b)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餘活動和社會服務工作; (c)配合本校環境教育的目標,培育學生成為環保公民。
(三)本校推行環境教育的目標
(a)
透過跨學科課程推行環境教育。 (b) 不同的科目對環境問題有不同的著重點,所採取的探 討方式亦有不同,因此透過不同的科目,使學生能夠從 不同的角度全面認識及了解複雜的環境問題。學生亦因 此而能從不同的角度客觀地評估本地及全球的環境問題 ,從而作出明智的判斷及負責任的行動,以維持一個均 衡和健康的環境。 (c)
透過聯課活動去推行環境教育。 (d) 為環境教育設計各種校內及校外活動,培養及維持學 生參與活動的熱誠、責任感和提高他們對改善環境的關 注。 (e) 通過課室內外的全方位學習活動,達致以下環境教育 的目標:
(i)
鼓勵學生欣賞及愛護美麗的自然環境;
(ii)
引導學生了解環境與生物的重要關係;
(iii)
帶領學生探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;
(iv)
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環保活動; (v) 為學生提供訓練,使他們學習籌備及推動與環境 教育有關的活動; (vi) 協助學生對地區性環境問題作多方面了解,並 引導他們提出解決辦法。
(四)本校如何推廣「可持續發展」? 本校獲中銀集團贊助獎金十萬元於校內設立「中銀 環境教育中心」及興建「生態校園」,繼續推廣「可持 續發展」及環保工作。
(五)興建「中銀環境教育中心」的目的
、教育光碟及展覽物資等,為師生提供環境教育資源, 以作為課堂內外的補充資料。
(六)興建「生態校園」的目的
走出課室,擴闊學生的綠色學習經歷; (b)妥善管理校園內的生物及其棲所,使這些天然資源得 以持續發展; (c)善用校園內多樣化的環境、人力資源和生活化的教材 讓同學從實踐中主動學習; (d)讓同學能多接觸及欣賞大自然、認識多樣化的生物及 其棲所、愛惜生命,活出心靈一份綠色姿采。
教師在課堂時可帶領學生到「生態校園」參觀,前 往不同的生態區進行研習,觀察區內不同動植物的特點 及其棲所的環境特徵,以活生生的教材讓同學對該學科 有更深的領會。
「中銀環境教育中心」內豐富教育資源、重新規劃的 綠化地帶及學生休憩設施、妥善管理的環境及人力資源 、生態區內自動化的灑水系統……等等,使學校成為可 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中心,讓現今及將來的同學能多接 觸及欣賞大自然、愛惜生命,活出心靈一分綠色姿采。 |